17日,记者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决策部署以来,十年间,累计11批次2417人次“组团式”援藏专家进藏,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圆满实现“两降一升三不出”工作目标,各族群众健康福祉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西藏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率从2014年的108.86/10万降至48/10万、婴儿死亡率由16.81‰降至7.6‰、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2.19岁,增长幅度全国领先;近400种“大病”不出藏,22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就能治疗,绝大多数“小病”在县乡镇能够解决,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预定目标如期实现。
通过“组团式”帮扶,西藏医院等级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6家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7家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同时,“1+7”医院全部建成胸痛、脑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其中国家级中心20个,极大提升了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各支援省市184家医院与受援医院建立帮带机制,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累计帮带2039个医疗团队,培养5416名本地医务人员,开展三、四级手术13.6万台,推广新技术5211项,填补空白2806项。
据介绍,十年来,援藏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携手完成多例高原急危重症救治,从主动脉夹层手术到高危产妇急救,均刷新了西藏医疗纪录。下一步,“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将立足新起点,推动从以医疗为主向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全方位提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