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连供需、暖民生、促幸福 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绘就新图景

2025-09-30 中国西藏网

  2025年5月中旬,西藏绿电交易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作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西藏加快构建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衔接机制,2024年“藏电外送”至14省市,不仅为受电地区减排二氧化碳137万吨,也为西藏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增收途径和就业机会。 

  这是边疆优势资源依托全国大电网统一调节和大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共享互济,完成从资源到资产转化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国各地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缩影。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这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让民生福祉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让资源流动对接民生期盼。破解“物不畅流”的地理桎梏,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成为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作为京冀首条跨省域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建成通车后,燕郊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将仅需9分钟,将大幅提升跨省通勤群众的出行效率。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增强,连接“断点”、打通“堵点”,人流、车流、货物流更加便捷高效。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已实现8座竖井全部贯通,天山胜利隧道通车后,穿越天山的运输时间将大幅缩短,九洲恒昌物流企业的年物流成本即可减少7000万元。这一设施联通不仅激活了南疆矿产资源的供给潜力,更构建起西北边疆与内陆市场的高效货运通道,让资源直达工业生产一线,人们生产成果互惠互利,收入更加有保障。 

  以统一的制度规则筑基统一大市场,让生产生活更加公平便利。统一大市场会打破“规则壁垒”,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在公平环境中蓬勃生长。全国首个跨省域的房建项目——方厅水院,是由沪苏浙三地创新审批制度,探索一体化审批,实现“一张施工证干到底”,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规则的统一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也直接提升了民众的消费体验与民生获得感。如今,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医保码、移动支付等服务全面应用,实现了从来回跑腿到指尖轻点的变化。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总人次1501.39万人次,减少群众垫资113.1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就是参保人的真实受益。    

  架起国内外市场联动桥梁,让协同效能直抵民生末梢,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东湛江“并行港”物流模式打破了传统港口的边界限制,还创新推出“并行港+启运港退税”“并行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政策,使西部地区特色商品出海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5%,退税时效从20天压缩至3天,企业活力与民生实惠同步提升。曾经以做外贸为主的江苏千里马袜业取得“三同”(同线同标同质)认证,跨越国内市场的准入门槛与信任壁垒,迅速铺开线上线下渠道网络,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了企业淡季开机率达80%,也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供给。从“江海一港通”实现“家门口出海”,到电商平台助力外贸优品转内销,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既让国货品质对接全球标准,也让全球好物走进寻常生活,在供需适配中绘就美好生活图景。 

  从西藏的清洁能源到长三角的外贸产品,从边疆跨境包裹到乡村生鲜速递,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不只是商品流通的加速、消费选择的丰富,更是人民增收的“新门路”、生活的“新质感”。可以预见,随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经济循环将更加通达无阻,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断夯实,中国经济的底气更足。(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