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萨班论坛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勠力同心一甲子 实干铸就新辉煌

2025-09-09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西藏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系统谋划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202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此次中央代表团的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这一历史性的西藏之行,在党和国家历史上书写了又一个第一次。

  60年团结奋斗,60年沧桑巨变。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充分展示了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胜利召开,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西藏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充分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西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西藏工作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揭示了西藏工作的内在规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的发展从“能发展”到“快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的壮丽篇章。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西藏彻底摆脱了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边境地区,通过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并提升守边固边能力,推动形成“兴边富民、固边稳藏”的战略格局。202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183条。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网建成投用,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区、市),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三包”政策不断优化,西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全民公费教育体系。“组团式”教育援藏持续深化,全国十余个省市选派优秀校长、教师赴藏工作,助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等一批重点学校脱颖而出,教育发展基础实现质的跃升。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和利用。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73亿元,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传习活动及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760项,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格萨(斯)尔》、藏戏和藏医药浴法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全区县级以上医院均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100%,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联网。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72.5岁。以“组团式”医疗援藏为载体,构建起“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医疗专科体系,建立重病在区内治、疑难病转内地的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西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不断深化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西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中有升,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稳定在12.31%、68.75%,河湖健康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2016年至2024年,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1.6万个,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西藏现有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众约1.2万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一视同仁,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宗教领域持续和谐稳定。僧尼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每年补贴2600多万元,实现僧尼医保、养老保险、低保、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全覆盖。2011年以来,统一维修改造寺庙僧舍,修建寺庙养老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98%以上寺庙实现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广大僧尼学修生活条件。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象。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人类发展奇迹。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西藏工作的纲和魂。

  60年砥砺前行,新起点再铸辉煌。历史启迪未来,奋斗创造辉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西藏现代化建设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中国西藏网 文/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