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8月1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共林芝市委员会、林芝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林芝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4年,林芝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7.78亿元,是2021年的1.28倍,年均增速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51亿元,是2021年的1.23倍,年均增速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80.1亿元,是2021年的1.33倍,年均增速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1亿元,是2021年的1.21倍,年均增速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621元、27427元,分别是2021年的1.2倍、1.26倍,年均增速6%、8%以上。
图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赵振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拉林高等级公路、机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G219林芝境内全线铺开,G318波密至鲁朗段升级改造全面启动,公路里程达到7462.6公里。拉林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林芝境内)建设加快推进,滇藏铁路波密至然乌段、拉林铁路复线计划开工。林芝机场改扩建一期完成,通达10多座城市。7县(市、区)乡镇和建制村通达率、通客车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乡镇移动信号覆盖率、光缆传输覆盖率均达100%,“三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林芝市围绕建设藏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紧扣旅游城市定位,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3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3%,荣获“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等称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零收入村”清零行动,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达到438个、占86.4%,50万元以上达到139个、占27.4%,共同富裕步伐坚实。
资料图:林芝市巴宜区风貌 摄影:赵振宇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林芝市聚焦打造“西藏改革开放先行区”,22项改革经验清单在全区推广。综窗改革在全国推广,企业和群众整体满意度达99.2%,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上升至全区第一方阵,市属国企扭亏为盈,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特色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近三年累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0亿元;依托“论坛+赛事+援藏+会展”,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林芝苹果首次出口尼泊尔、茶叶首次出口加拿大,2024年外贸额达842万元、增长超573%,接待境外游客5.7万人次、外汇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88.45%、282.5%,圆满承办四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和首届“环喜马拉雅”企业家国际会议,林芝正日益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重要窗口。
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林芝市聚焦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坚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战略产业放大优势、新兴产业补齐短板、未来产业试点布局,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绿色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旅游环境“九大提升行动”。积极探索高原冷水鱼、林麝、梅花鹿、马鹿等特色养殖新方式。全市蔬菜、茶叶、林果、林下经济面积分别达到4.59万亩、5.4万亩、7.44万亩、1.1万亩;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21年的1006万人次、83.7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530.65万人次、138.21亿元,林芝“桃花村”品牌持续擦亮,“人间桃源”享誉全国;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46万余千瓦。
资料图:从色季拉山口远眺南迦巴瓦峰 摄影:赵振宇
生事业全面进步。林芝市持续办好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事业。7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乡镇村级文化站、文艺队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及各类补贴,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优良。林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雅尼河谷面山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实施重点河流、公路沿线及城镇周边植树造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9.6%,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质量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
资料图:林芝市米林市边境小康村——南伊沟琼林村 摄影:赵振宇
兴边富民纵深推进。林芝市持续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产业,打造“红色小牧屋”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处,建设16个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边境县(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