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滚动图

从急诊室到地震废墟:藏族护士索珍的医路芳华

2025-05-01 中国西藏网

  在西藏阜康医院的走廊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索珍。从青涩护士到全国劳动模范,索珍用20年的坚守在雪域高原上守护着生命的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出最动人的光芒。   

 
图为索珍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 受访者供图 

  急诊科的“格桑花”

  
图为索珍 摄影:贾华加
 

  2005年刚从西藏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索珍,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西藏阜康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我们家有很多亲戚从事医学工作。”索珍说,她从小就觉得从事医学工作,与患者一起战胜病痛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   

 
图为索珍的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从事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同情心和责任感。”索珍在工作中力求谨慎仔细、热情周到,即使是简单的扎针、换药这样的工作,她也一丝不苟地为每一名患者服务。 

  在急诊科的日日夜夜里,索珍将南丁格尔精神化作了实际行动。2018年寒冬的一个上午,一名突发心肌梗塞的患者被紧急送医。面对心脏骤停的危急情况,急诊科护士长索珍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当患者苏醒后得知自己“死而复生”的经历时,这位藏族汉子十分感激,事后他向索珍和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送上了感谢信及哈达。 

  “在急诊科,这样的生死时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索珍说。她的办公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和哈达。最让她感动的是2016年父亲去世时,许多曾经的患者自发前来帮忙。“这些非亲非故的人,让我在最黑暗的时刻看到了光。”   

 
图为索珍收到病人及家属送来的锦旗 受访者供图 

  工作中索珍对待患者的真诚和耐心、细致与严谨,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索珍也十分关注团队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在科内同志生活及工作有困难时第一时间给予关心。 

  “作为护士长,我不仅要关心患者,更要关心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索珍说。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索珍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奉献自己的爱心,2020年索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劳模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索珍说,我珍视劳模荣誉,也愿意将勤劳的双手及满腔热情奉献在医疗卫生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去。 

  废墟上的守护 

  2025年1月7日,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得知消息后,索珍立即报名参加医疗救援队。“那里是我的家乡,我熟悉当地语言和风俗,我去最合适!”这已是她第三次踏上抗震救灾的征程。 

  作为一名党员,索珍积极响应号召,发扬英勇无畏、敬业奉献精神,曾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工作。              

  踏上前往定日抗震救灾的征程,往昔参与玉树、汶川抗震救灾的经历,那些在废墟中挣扎的身影、流离失所的痛苦以及众志成城的力量一一浮现在索珍的脑海。 

  “前往家乡抗震救灾,使命感在心底燃烧得更为炽热。” 

  走进灾区,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每一处景象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无情。在措果乡的废墟间,索珍和队员们顶着余震和风沙,一个帐篷接着一个帐篷巡诊送药。 

  索珍所在的医疗组在吉翁村巡诊送药时,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老人双腿被倒塌的房梁砸伤,医疗组不仅为老人精心治疗,还自发凑钱帮助她渡过难关,真诚善意的目光与递出的援助之手,让寒冷的灾区充满暖意。 

  “离开之前我给老人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告诉老人有需要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忙。”索珍回忆说,我们离开时老人紧紧攥着我的手不愿松开。   

 
图为索珍在定日抗震救灾一线巡诊 受访者供图 

  “在定日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场景和画面,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索珍动情地说,我们接到命令立即赶赴灾区,到达时危重病人已经全部转移完毕,不得不惊叹在自然灾害面前政府响应速度之快。同时,现场救援队员的坚守、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的支持、受灾群众的互助,这些感人的一幕幕彰显了各族干部群众患难与共、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磅礴力量。   

 
图为赴定日抗震救灾的西藏阜康医院紧急救援队 受访者供图 

  从青涩护士到护士长再到门诊办主任,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疫情,索珍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半人高,但她说最珍贵的奖励,永远是患者康复时的笑容。正如她总对年轻护士说的那句话:“我们多救治一个人,高原上就多一个幸福的家庭。”(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