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喜饶尼玛|民国涉藏那些事 > 专栏文章

当年一个北大教授对红军长征在四川甘孜的珍贵记录

2019-12-22 中国西藏网

  白云苍狗,日月轮回,多少烟雨风尘已消逝在时光的足迹中。但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时,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的故事至今仍传颂在当地群众中。

  当年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不少报刊对红军多有不实之报道,甚至污蔑攻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仍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纪律如铁赢得民心的史实,这些史实也将永远在历史的记忆中留存。

  北京大学著名化学教授曾昭抡在上世纪30年代曾与同仁在今天

  的四川甘孜(当时称为“西康”)一带进行科学考察。曾昭抡不仅学问做得好,且被称为写日记最有条理也最有毅力的人。他们到西康时,红军刚刚离开这里。很多耳闻目染的事自然都反映在了他的日记中。之后,他于40年代在《大公报》发表的《西康日记》 中详细记载了这段特殊的见闻,并有独特深刻的思考。日记中,他谈到在西康的遭遇:

  “我们小小十来个人的科学考察团体,通过西康的时候,在交通、粮食、住宿各方面,曾经感觉过重大的困难,这样一想,在这荒野的地方用兵,的确是有几乎不可克服的艰难。”在这样的感叹后,我们很快看到他对万余红军在康区事迹的记载。


图为曾昭抡名言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他在日记中提到:

  虽然红军因被国民党军队追击,在西康境内滞留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们给当地民众留下的印象,非常地深。尤其是后一次,因为所走的是大道,西康藏族人对他们的回忆,更加令人感动。我们这次走过西康,在好几处地方,和不同的人谈话。结果不论是哪个民族的人,都说这里的民众对于红军,毫无恶感,有的反而有好感。

  曾昭抡等人详细研究这事后,得出的结论是:工农红军之所以受各族群众欢迎,还是在于他们政策性强。如由丽江到巴塘、理塘这条路,要算西康旅行当中比较艰难的一条。但是红军大部队通过,毫无困难。据说他们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把沿途的僧人全联络好了,僧人们替他们备好军米。曾昭抡教授对红军的粮食供应非常关注,在日记中特别提到米在西康是非常难得的东西。

  他还提到红军到了任何地方,不但秋毫无犯,还买卖公平。

  曾昭抡教授认为“这样一来,本地百姓当然是歌功颂德。事先有一部分康人,因为害怕红军,将家中所存的粮食和各种物品,寄存在喇嘛那里,自己便先行逃走。事过以后,回来一看,存在喇嘛那里的东西,一部分已经损失,却敢怒而不敢言。同时其它的人,把东西丢在家里,不管人是不是仍留家中,事后人财均毫无损失。几千年来康人对于喇嘛的极端信仰,这番第一次略微发生了一点动摇”。

  当年,曾昭抡教授不仅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见闻,还公开发表,足见其勇气,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图为《曾昭抡日记》书影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

  曾昭抡教授日记中的这段史实,丰富了我们对红军长征在现在的四川省甘孜州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工农红军与藏族民众的关系,也进一步理解红军为什么在物资贫乏,气候多变的高原能够站住脚,最终突破重围,北上抗日。这样的历史细节,让人感慨不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对藏族人民在红军长征中给予的贡献难以忘怀了。 (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