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中国道教协会启动“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

2018-07-20 蓝希峰 实习生李欣然 郭艳 中国民族报

7月14日至15日,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举行“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共话新时代如何对道教教义体系进行现代建构。

据了解,“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旨在重新整合道教教义、明晰教义体系,在教内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地增强道教文化发展的内源动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当代社会。课题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卢国龙主持,30多位专家学者和道教界人士共同实施,预计将耗时5年。

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陈宗荣说,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对于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道教教义体系现代建设不仅要继承传统的道教教义思想,还要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和发挥传统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服务于伟大的时代。一是牢牢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道教置身于这个伟大时代背景下思考,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找准定位,把握好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教健康发展,准确把握道教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落实到加强道教自身的建设上来。三是着力实现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道情与国情的关系,挖掘道教教义体系中有利于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四是统筹推进道教自身建设,把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与加强信仰建设、教职建设、戒律教规建设、团体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齐同推进和进一步健全教律教规教制,完善道教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匡正道风,自觉维护道教清净庄严的良好形象。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表示,道教是在世俗社会立命的宗教,必然需要一套规范的制度、完整的体系。新时代下的道教适应社会、革新创新,是全体道教界人士的众心所向。要想找准道教在新时代中的文化定位,构建道教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主体性,“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的启动正是给道教的发展指明方向。希望课题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完成道教教义的现代建构这项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工作。

课题组咨议委员、北京白云观管委会主任李信军道长说,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就是为道教把脉,为道教在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对道教文化的重新梳理,也是道教界积极参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尝试。

课题组咨议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刘世天道长称,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是道教的自我觉醒。它通过梳理历史脉络,认清自身文化地位,重构经教体系、斧正修行法门,从而找到自信,自强不息。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社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道教界代表人士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课题主持人卢国龙介绍,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是中国传统道教顺应历史逻辑的自我建构,也是中国传统精神资源在新时代的自我激活。课题组成员将以现代学术眼光梳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不仅是中国道教界的文化盛举,也是提振中华精神的思想盛宴。课题将对道教的思想文化成就、体系结构进行钩沉索引,对包罗万象的道教教义进行体系化的整和、诠释。课题规划由5部丛书组成,分别为《道经通绎》《道教通史》《道理通义》《道门威仪》《道法修持》。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道教文化是中华礼乐文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道教思想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同根同源,道教是从精神信仰上维护中华精神传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道教协会站在历史文明发展的新起点,顺势而为,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积极响应并且自觉承担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有效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术力量来组织实施“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课题,反映出新时代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守护者,中国道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道教自身建设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教义自信,积极推动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道教思想和智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