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寻找:照片中的阿姨叔叔或你们的亲属 我想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告诉当下留给未来

2022-01-21 中国西藏网

  一

  我叫王炜,今年65周岁,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名退休人员。上边的照片是我父亲六三年进藏时,在拉萨与进藏战友的合影,是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

  父亲八三年调回山东工作后,并排住着的还有两位从西藏回来的王伯伯,他们都先后在西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按照进藏时间早、在藏时间长的界定,三位王副专员都是人们说的“老西藏”。对他们的精神特质、他们的进藏背景、他们在藏的工作生活状况,我一直充满了好奇。然而,其中的一位王伯伯从高原回来不久就去世了。另一位王伯伯常年生病,精力欠佳。问起我的父亲,他总是概括地强调,西藏是祖国的一部分,是同一个母亲的孩子,什么时候都要关心帮助他们。但,我不明白,凭什么是你们,不顾自己健康和前途,不顾亲情和家庭,把自己的美好年华与家庭幸福都奉献给了西藏?

  07年夏天我请了长假只身赴藏考察采风。在西藏自治区组织部的处室里,一位负责同志说,当年有个湖南的女士到西藏来找父亲的骨灰,被组织部的同志责问:你早干什么去了?你们还在家乡的家人,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自己的亲人在西藏工作生活的艰辛和对亲情的牵挂?我当时就想,幸好,我来了。

  二

  2009年3月,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之际,我出版了长篇小说《来自布达拉宫的感动》,《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妇女报》等众多媒体,先后以《解不开的西藏情结》《民族团结的大爱之音》《剑胆琴心爱国魂》等为题,对该作品进行了评论报道。有专家说,这是一部正义的作品,这是一部感人的作品,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这感动不仅是作者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人民论坛》杂志不久对我进行了采访,发表了我的署名文章《献了青春献终身》;青岛一位大姐的父亲1960年进藏工作,三年期满后也没有调回来,一个人在西藏工作生活了21年。异常艰难的岁月里,大姐和妹妹两人遭尽了社会上的各种白眼,对父亲一直怀有埋怨情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内调回到青岛,姐妹俩也不觉得亲近。被亲情疏离的父亲只好住到了单位宿舍。后来父女们都读到了《来自布达拉宫的感动》,非常激动和感动,说此书打开了他们两代人的心结。看来,无私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需要有人记录和传播的。

  三

  在深入挖掘“老西藏精神”的过程中,“老西藏”们鲜为人知的事迹像灯塔一样照亮着我,提升了我的境界,荡涤了我的灵魂,拓宽了我的视野,记录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使命般地成为我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搜集资料、采访采风、学习练笔、创作修改,我像一个苦行僧般地艰难跋涉在未知领域。虽付出了大量时间、健康和金钱成本,但我仍然痴心不改。仍然坚定地认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老西藏”也是一朵不可或缺的浪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厦里,也有“老西藏”默默奉献的一粒沙子。为了让“老西藏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我又学习创作了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为了母亲的微笑》、大型话剧《天边并不遥远》、电影剧本《为了谁》《小棉鞋》、歌曲《老西藏》等。但用文学艺术手段传播“老西藏精神”,我不想凭空编造,我需要更多第一手资料。

  四

  2015年,我去了甘肃柳园,这是六十年代初进藏的必经之地。我风餐露宿在茫茫的灰色戈壁上,万般惆怅地探寻下一步路在何方。终于在不久后我又推进了一步,在湖南的《快乐老人报》和《中国老干部》杂志上,先后刊登了我投递的照片和寻人启事,很快就有湖南的、河南的叔叔们联系我,跟我在电话上聊了好久好久。王建军和牟善秀,是山东德州和日照的两位退休干部,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杂志里得到消息,很快就跟我取得了联系:他们的父母都在照片里。据王建军说,他父亲当时是馆陶县委第一书记兼人武部长,进藏干部还有三天就要启程了,县里的进藏名额还没有着落。时任县委书记的父亲就亲自报了名。母亲为配合父亲工作,给出生不满四个月的婴儿用药断奶,把四个孩子(最大的王建军当时八岁)一起送到乡下奶奶家,母亲毅然报名陪父亲一起进藏。王建军回忆说,奶奶为了哄住不满四个月的小弟弟,常常让他含着自己的乳头度日,结果奶奶不幸得了乳腺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牟善秀大姐的父亲进藏前是日照县的组织部长,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早已超出了进藏的年龄界定。但当时县里有进藏指标,牟伯伯便义无反顾地自己报了名,妻子也把三个不大的女儿送到母亲家里,自己与丈夫一同进藏。三年后在西藏不幸病逝,至今牟大姐也不知道哪一座是母亲的坟墓。2021年正月,我们相约在德州见面,说起往事,唏嘘不已。

  五

  真正的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是无比忠诚的。他们不仅组织需要时无条件接受,且从不贪占国家一点便宜。德州的王伯伯调回时,组织给的休养费和交通补助费还剩了几千元,他们都如数上交了组织,然后一天假没休就投入了工作。日照的牟伯伯虽然是老革命,妻子还在西藏失去了生命,但他从来不为个人争利益。类似的凡人小事或许不足挂齿,但小故事也会彰显大主题。上边这张照片里的阿姨、叔叔、伯伯以及你们的亲属,你们的知情和信息,就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我愿意作为史实的真实记录者,跟你们一起传播弘扬“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我寻找和走近你们的初衷,或许,你们还会给我更多的惊喜。(中国西藏网 文/王炜)

  作者介绍:王炜,女,山东诸城人,先后当过知青、工人、公务员。专注于“老西藏”题材的写作,是故事的见证人,史实的真实记录者,“老西藏”精神的传播者。著有长篇小说《来自布达拉宫的感动》原创四十集电视剧本《我们都有一个家》(版权名《为了母亲的微笑》)大型话剧《天边并不遥远》《乐道钟声》;原创电影剧本《为了谁》《小棉鞋》《彼此的天堂》;原创歌词《援藏干部》《老西藏》等。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