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交流与对话:涉藏国际传播云论坛”在京召开

2020-09-04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9月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交流与对话——涉藏国际传播云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国内外传播、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就涉藏国际传播的现状、创新路径等进行交流与探讨。


图为论坛主会场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使涉藏国际传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在论坛上聚焦如何在新的国际形势和信息技术大变革背景下,在国际上传播好西藏文化、西藏发展状况,呈现一个真实、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西藏,促进交流交融与互相理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与最新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提出,在“新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和研究进入新阶段。涉藏对外文化传播要跳出单方面文化想象的局限,建立一种超越对立的新路径。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从文化认同的视域,探讨了不同族群对西藏的认知存在的偏见和误解,强调应该通过媒体的力量,沟通消弭误读和误解。

  与会专家学者还对涉藏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认为,讲好西藏故事需要进一步加强涉藏话语体系的交流与对话,在加强中国治藏方略宣传的同时,要加强构建立足于中国立场的新型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传播真实的西藏,增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复旦大学孟建教授提出,应该设计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传播渠道,在遵循跨文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全媒体传播,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国际文化传播活动。

  独具吸引力的藏文化,为讲好西藏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长年为《法兰克福周报》《时代报》撰稿的德国作家、自由撰稿人史岱帆(Stefan)从其个人在西藏旅行的观感出发,展示了当地藏族百姓宗教、文化、现实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张树庭表示,藏文化是构建西藏形象的柔性力量,建议在长期、系统、有序、动态的基础上,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挖掘非官方交流潜力,提升涉藏国际传播的效果。

  西藏良好的人权状况也是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内容,来自尼泊尔的尤盖斯瓦·拉克哈米(Yogeshwar Romkhami)博士从西藏各族群众都有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平等接受教育、男女平等、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保护等方面,分析了西藏的人权与社会发展状况,他认为中国西藏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综合教育体系,藏族群众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护,宗教活动定期举行,西藏脱贫的成功使其已经成为世界的榜样项目。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从藏族女性的参政议政、教育、卫生保健等视角,以具体案例说明西藏妇女权益保障与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一致性,阐述了西藏妇女权益保护在国际传播领域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与会专家学者对经由网络技术发展在涉藏国际传播领域引起的变化十分关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描述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吴喜结合长期的调研,用教育、文化、医疗、“互联网+”等层面的数据对比和具体事实,展现出变化和发展中的新西藏社会面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涂凌波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探讨“互联网+”对现代新西藏建设的促进作用;日本女子美术大学教授川口吾妻以5G技术对于传播领域与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涉藏国际传播中的经典案例进行了交流。旅英作家、导演书云以自己拍摄的、在BBC及40余家海外媒体热播的纪录片《西藏一年》为案例,结合在西藏地区的创作经历,为涉藏国际传播提出了新见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则从人文的角度对另一颇具影响力的涉藏纪录片《极地》作出了解读。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表示,本次论坛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涉藏国际传播的经验、路径和方法,为更好地呈现西藏故事,让国际观众了解、理解一个21世纪发展中的现代新西藏提供了学理和实践层面的智力支持。

  西藏民族大学校长刘凯认为,西藏从来不是封闭的孤岛,自古便与周边文明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西藏正以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着世界。全媒体时代,把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趋势和规律,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传播好中国西藏声音,打破刻板印象,向世界呈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真实的西藏,是西藏国际传播的应有之义和天然使命。(中国西藏网 记者/欧帆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