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2025-09-17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

  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光明日报记者 李春剑

  国新办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9月22日至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介绍,这是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

  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目前,我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居亚洲首位。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大会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何宏平说,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在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科学监测、新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科技战略咨询等方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期待本届大会为国际社会搭建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深化科技合作,以系统思维破解生态治理碎片化问题,以跨学科研究推动绿色发展新范式,以数字技术助力保护区智能化管理。”何宏平说。

  为全球合作和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除“人与生物圈计划”外,我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多个重要科学计划与项目,努力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发展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表示,此次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正是双方最新开展合作的重大成果,“双方通过设立信托基金,合作举办国际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为非洲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建设支持,交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我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实施的重大科学倡议和行动。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的多个科学计划,如厦门大学科学家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地质大学科学家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分别成功入选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与“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等,为推进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教育、融入生活

  近年来,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功不可没。”秦昌威说。

  秦昌威表示,我国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兴趣;另一方面在本科、研究生、职业教育等不同阶段设置相关专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与科研支撑。

  此外,我国还对自然保护地实行分区管控,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规划一些区域支持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介绍,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已规划20多条生态旅游线路,宣教馆、访客中心等一系列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吸引1400多万人次参与,不少自然保护地成为研学、摄影、观鸟、徒步、休闲等活动的绝佳场所。

  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地支持当地社区开发优质特色农林渔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