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刚果仪式雕像展中的非洲宗教文化

2018-12-18 阚湛 中国民族报

“神灵的国度——刚果仪式雕像展”日前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行。该展览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继2013年引进“中非传统兵器艺术展”后的又一场域外文明盛宴,共有120件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邻国的各种仪式雕像展出。

展出的非洲雕像既不乏写实性,又有恰到好处的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艺术感,同时带有一种纯朴、稚拙和粗犷,体现了非洲文化艺术的张力和深度。

在中部非洲的刚果盆地,隔着刚果河分别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两个国家,分别简称为刚果(金)和刚果(布),此次展出非洲的木雕主要来自非洲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刚果(金)。

刚果生态环境复杂,包含了数百个族群和其文化。这些族群绝大多数都会在祭祀神灵、祖先等公共或私人仪式中使用雕像,这些雕像通常是与神灵、祖先、自然万物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木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式雕像,其原型多为部落、世系或族群的创始人,或是对当地文化、宗教、政治有重要影响的祖先。刚果的仪式雕像多以权威人物为原型,在创作过程中赋予雕像一种“神力”。此外,另有一些雕刻物被制成带有等级和头衔意义的标志物,如酋长的凳子、权杖、头枕等。

刚果所处区域生态系统复杂,因此同时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刚果雕像也因此被划分为乌刚果、乌图奥等12个“风格区”。这些具有不同区域风格的雕像在此次展览中系统展出,观众可从中感受到刚果地区多样的族群传统和仪式文化。

刚果的宗教与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刚果一方面承继着古老的本地传统,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其他族群甚至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很多雕像上都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元素。

1920年之后,由于刚果的比利时殖民势力日益强大以及传教士对基督宗教信仰的大规模引进,刚果传统信仰及相关仪式典礼次第消亡,仪式雕刻和木雕艺人逐渐被淘汰,其所承载的各种社会、文化内涵也渐渐被遗忘。此次展览不仅唤起人们对异域文化的关注,也在引导人们去了解过去存在过的丰富的非洲文化。

自秦汉开始,中国开启了自岭南港口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广阔的海域与西方诸国取得了贸易联系,出土了许多海外珍宝的南越王墓便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六大史迹之一。南越王墓不仅出土了波斯银盒、阿拉伯乳香,还出土了非洲原只大象牙和许多精美的象牙制品,如象牙印章、象牙棋子、象牙卮等。这些珍宝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广州就与非洲地区有了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

传承中非友谊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承办这次展览的初衷。展览展出的精美非洲雕像不仅体现了非洲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让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和深入了解非洲社会和非洲文化,中非人民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不断加强情感纽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