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康熙敕建,“汉地雪莲”当今如何弘法利生?

2018-11-12 李元梅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凭栏望星晨,沧桑岁月转。西安明城墙内西北角,矗立着一座藏汉建筑风格交融的清代敕建寺院——广仁寺。这是陕西境内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被誉为“汉地雪莲”,它为何而建?

日前,第四届黄寺论坛在北京举行,广仁寺的住持仁钦扎木苏这位蒙古族僧人,以寺内的一座碑为引,向我们讲述了广仁寺因何而建,当今又如何发挥社会功用。


图为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

寓意安定西陲,康熙帝敕建广仁寺

广仁寺的修建源于康熙皇帝的一次西巡——1703年莅临西安。在此次西巡中,康熙皇帝谕旨建寺。如今,往事虽已如烟,寺内“御碑亭”中的一块石碑,仍静默无言地向我们讲述着这段历史。

此碑名为《御制广仁寺碑》,正面刻有康熙皇帝的御笔亲书。根据碑文可知,广仁寺的兴建饱含着康熙皇帝“存心天下,眷顾西陲,惟兹关陇之区,实切封疆之重”的良苦用心和清王朝“长治久安、因俗宜民”的镇抚柔远治边方略。可以说,康熙皇帝敕建广仁寺的目的是:因循蒙藏民族信仰喇嘛教之风俗去治理蒙藏边疆。

仁钦扎木苏说,从广仁寺特意选址在西安明城墙西北角内,亦可看出康熙帝“安定西北”的用意。


图为广仁寺。(图片来自广仁寺官网)

维护民族团结,广仁寺延续历史使命

历史上,康熙敕建广仁寺是为了西陲的安定,到了今天,广仁寺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历史使命。经过近十余年来的修缮,广仁寺再度焕发出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内地与边陲民族团结往来的通途桥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宗教文化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给宗教界指明了中国化的明确方向。多年来,广仁寺也在积极探索藏传佛教寺院中国化之路。”

仁钦扎木苏举例道,2006年10月,西安广仁寺举行了“重走唐蕃古道——迎请文成公主回娘家”大型文化活动。拉萨大昭寺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与广仁寺有着至深的因缘。活动中,近百名迎请团成员从西安出发,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历经22天、往返行程6600余公里,从拉萨大昭寺将由西藏高僧活佛开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像的复刻像迎请供奉于西安广仁寺,以继续发挥着文成公主在藏汉民族团结友谊、宗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全国引起强烈而良好的社会效应。

仁钦扎木苏告诉我们,广仁寺拟举办一个“重走昭君出塞路,迎请昭君回娘家”的活动。王昭君是蒙汉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姻之好,更是汉民族与各兄弟民族携手共进的历史见证。


图为蒙古信徒在广仁寺内燃灯祈福。(图片来自广仁寺官网)

践行日行一善,广仁寺慈善功德会积极回馈社会

“作为新时代的宗教人士,作为国家培养的僧才,我常会思考,僧人的使命是弘法利生,我们要如何造福社会,如何为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仁钦扎木苏说,广仁寺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

佛法的目的就是广结善缘,利益众生,这就需要用让当地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在历史更迭中,广仁寺自然地吸收了当地传统文化因素,比如每年都会在腊八节施粥,端午节为信众布施粽子,中秋节布施发放月饼,当地有上万群众前来参与。

西安广仁寺慈善功德会,已经成立了十多年,功德会的会训为:日行一善,每日一缘。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人多力量大,我们现在有3600多名会员,其中有600多位年轻的志愿者。至今我们每晚都会给寺院门口的流浪人发放包子、盒饭。每当发生重大灾难,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我们都会到现场去救助。”仁钦扎木苏说,“传统节假日我们还会去慰问孤寡老人,去家里陪他们聊天、给他们洗脚,一起做饭。儿童节我们会去特殊学校慰问孩子们。还会定期组织会员到寺院周边的山上植树、捡垃圾。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得寺院在社会中的融入程度比较高。”(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