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宗教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需“执两用中”

2018-05-14 张祎娜 中国民族报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进一步深化认识变得无比重要,不仅关系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关系到党同信教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无神论有多种蕴涵,历史上有各种形态的无神论,如我国古代荀子、王充、范缜的无神论,古希腊原子论的无神论、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战斗无神论、德国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无神论、尼采的虚无主义无神论等。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是旧无神论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新型无神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这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关键与核心。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有神论的宗教的认识是从社会现实出发,立足于社会批判、政治批判,而不是宗教批判本身。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对于宗教,马克思认为,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这个本质”。马克思曾形象地比喻说:“我们不是到犹太人的宗教里去寻求犹太人的秘密,而是到现实的犹太人里去寻找他的宗教的秘密。”

针对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宗教现象,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间。”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因此,批判宗教间接地就是批判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神学问题最终归结为世俗问题。列宁在《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中也谈到,“劳动群众受到社会的压制,面对时时刻刻给普通劳动人民带来最可怕的灾难、最残酷的折磨的资本主义捉摸不定的力量,他们觉得似乎毫无办法,——这就是目前宗教最深刻的根源。‘恐惧创造神’。……应当首先而且特别注意这种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必须遵循唯物史观这一基本方法,不能脱离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宗教的时代背景,不能以静态历史观来代替历史动态发展逻辑,要用辩证、发展的唯物史观来分析和研究宗教。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对有神论的宗教进行客观理性认识的时候,不能忽视宗教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封建社会,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宗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反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是还不平衡、不充分,所以更需要不断反思我们的社会,从完善社会入手去解决宗教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国情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出发,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给予宗教螺旋式上升的空间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无神论与宗教互依互存,一体两面。恩格斯指出,“至于无神论只是表示一种否定,这一点我们自己早在40年前驳斥哲学家们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但是我们补充说,无神论单只是作为对宗教的否定,它始终要涉及宗教。没有宗教,它本身也不存在,因此它本身还是一种宗教”。无神论与有神论、宗教相对应,如果完全离开宗教、抛开宗教、脱离宗教去谈无神论,那么无神论毫无意义可言,如空中楼阁。脱离宗教去谈无神论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使命在于对宗教的扬弃,让宗教实现自身的超越与质的提升。马克思认为,“正像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而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要求归还真正人的生命即人的财产,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如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并不是让人完全放弃财产,而是正确认识财产,去除对财产的贪占和独占,注重使用权而不注重所有权,不为财产所束缚和捆绑,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同理,科学的无神论对宗教的扬弃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科学无神论在于把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人不再受神的束缚,不用为了追求虚幻的幸福而麻痹自己,而是要积极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使人的全面自由解放成为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并没有否定宗教所反映出来的“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即人作为一个信仰主体的存在。恩格斯指出:“只是由于一切宗教的内容起源于人,他们才在某些地方还可求得人的尊敬;即使是最疯狂的迷信,其实也包含有人类本质的永恒规定性,尽管具有的形式已经是歪曲了的和走了样的。”人的信仰向度是作为精神存在的人的纵深维度和深层表达,这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认识论上和精神上对宗教本质的深刻洞见,这也印证了宗教作为人类文化传统而保留着相关文明和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宗教根本在于追求“内在超越”的自性,即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而不是追求“外在超越”的唯一神祇,否则必然陷入盲目、偏执以及价值冲突的怪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时刻提醒宗教不要局限于追求唯一的神祇而本末倒置。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宗教复魅”已与以往明显不同,更多地强调人的“灵性化”发展趋势,而不是限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极端主义,并不表现为宗教组织的重建或宗教团体的扩展。宗教应该在无神论的激荡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质的提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执两用中”的真正含义。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重在积极引导宗教

从唯物史观对宗教进行的分析以及从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宗教,要求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重点在于对宗教的积极引导。马克思认为,“最好少炫耀‘无神论’招牌(这看起来就像有些小孩向一切愿意听他们讲话的人保证自己不怕鬼怪一样),而多向人民宣传哲学的内容”。

一是引导宗教向人文化、道德化方向发展。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宗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和最鲜明的特征是其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具有理性哲学精神。深入挖掘各宗教教义教规中蕴含的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宗教发展成为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宗教,这是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根本体现。

二是引导宗教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历史上各大宗教对社会的“适应”策略以及他们所主张的以“配角”的身份参与社会建设的决策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且也具有现时代的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一种宗教传统,引导宗教界真心实意地爱党爱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我们今天对待宗教,关键不在于区分人们信不信教或信哪种宗教的问题,而是积极引导的问题,必须谨慎、正确地处理好宗教问题,使宗教不成为一种问题。

总之,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既不能犯左的错误,也不能犯右的错误,“执两用中”方为上策。(作者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