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中共百年华诞)和平解放是西藏农奴及后代实现追求自由的起点

2021-04-06 中国新闻网

  “有别于祖辈,西藏的农奴及后代们逐步实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自由选择成为公务员、商人、教师、文艺工作者等,身份更多元化,人身权益受到了合法保障。这个起点,是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孙勇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旧西藏封建农奴制下,《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明确将人分三等九级。占人口95%的农奴既无生产资料,也无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只占人口5%的农奴主。在孙勇看来,摧毁农奴制度,普通民众获得基本人权,是这片喜马拉雅高地的最大变革。

  70年来,农奴翻身的故事在西藏不胜枚举。例如,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索朗多吉从出生便被刻上农奴的标签,8岁起便为农奴主放牧。经历10年农奴生活的他,在1959年后迎来翻身机遇,于克松村教学点接受文化教育,后被选送到拉萨学习发电技术,学成返村从事发电工作。又如,吉普·平措次登与拉巴平措均曾出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然而在旧西藏,两人却分别为吉普庄园的贵族与农奴。曾经地位悬殊的两人,在新西藏可平等共事,成就一段佳话。

  孙勇表示,和平解放改变了西藏社会的发展轨迹,奠定了社会巨变的基础。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农奴翻身解放,基层人民政权自此逐步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与全中国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行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西藏各级藏族及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占全区人大代表总数九成以上,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成为干部队伍主体。孙勇认为,这表明中共确保了少数民族的权利,体现了中共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从三等九级到人人平等,政治权利和法律地位的保障下,西藏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1951年和平解放初期,拉萨市区面积仅约3平方公里。在孙勇记忆中,到上世纪60年代,拉萨已建设起新城区,新华书店、贸易公司、粮油店、水电站、柏油路等,成为标配。彼时,当地最火的歌曲《父女双双逛新城》,以对唱形式记录了新城区的新气象。时至今日,新城区的主路仍是拉萨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东西两端连接着大昭寺和布达拉宫。

  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民生水准也日益提高。“门孜康是解放前极少数官办医疗机构之一,仅能提供藏医藏药,是上层社会的专属。”孙勇说,和平解放后,西藏建立了不少现代医院,普通民众均可自由选择。“很多优秀的医生和医疗技术人员都是从内地调过来的。”

  自1980年起,中央先后七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发展谋篇布局。时至今日,西藏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水网、电网、互联网进村入户;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10.2年,极高海拔地区民众通过生态搬迁,走出“生命禁区”,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71.1岁;2015年,西藏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元人民币;2019年底,西藏实现62.8万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巨大的现代化发展成就背后,西藏的生态环境依然优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7%,冰川草地溪流纯净如初;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弘扬。

  孙勇表示,从1951年到1959年,西藏民众看了8年,比了8年,认识到中共是全心全意为西藏民众服务的政党,认同了共产党。从那时起,中共的执政地位便在西藏确立。“经过建立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若干历史阶段,中共成为西藏民众的主心骨、坚强的领导力量。”

  “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地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命题,这需要大量探索。”孙勇表示,可以相信的是,基于70年巨变的基础,西藏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