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西藏成办医院的“华西基因”

2021-10-21 西藏日报

  “这几年西藏成办医院的就医条件改善很大。”

  “在西藏成办医院就能享受到华西医疗水平的服务。”

  这两句话是昌都退休职工德庆评价西藏成办医院近几年来医疗服务与条件时说的话。

  有着50年历史的西藏成办医院,曾经还只是个小小的卫生所,却承担着区内干部职工医疗中转的职能。

  1997年在原国家卫生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成办医院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西医院前身)签署联合办院协议,这是国内首例跨省联合办院,作为西藏卫生事业改革成果载入了《辉煌的20世纪新中国大记录·西藏卷(1949—1999)》。

  从“输血”到“造血”,方能从根本上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2014年,经原国家卫计委批准,西藏成办医院正式成为华西医院对口援藏单位后,华西医院打出管理培训、业务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综合实力持续升级等“组合拳”,帮助西藏成办医院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动西藏成办医院华丽“蝶变”。

  为了让帮扶更有实效,华西医院决定把专家团队以“管理+专业”的模式组团派到医院来。

  华西医院先后轮流选派毛庆、贺启朗、杜光全、任安文、费绍兰、辜忠兴、汪国贵、李国平、孔清泉9名优秀干部到西藏成办医院担任院级领导,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植入西藏成办医院。同时,根据西藏成办医院发展需求,结合西藏疾病谱,华西医院派出知名专家教授到成办医院开展学科指导、门诊坐诊、业务指导工作,提高西藏成办医院医生临床实践能力。据统计,2014年—2021年,华西医院对口支援西藏成办医院累计开展会诊手术5000余人次,组织专家查房1700余次,疑难病例讨论400余次,现场教学4000余次。

  在华西医院的援助下,西藏成办医院医疗技术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绩效改革等重大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并大力推进,各类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不断深化,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疑难重症治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4年—2021年,年接诊门(急)诊患者由9万余人次增长到25万余人次。

  在科研学术项目方面,西藏成办医院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并投入使用,“高原习服与脱习服”研究及健康促进中心稳步推进,高质量论文发表不断增多。2014年至今,立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增长10倍、发表的SCI论文增长11倍、继教项目从无到有共立项70余项,高原病诊疗和研究水平及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学科水平不断提高,骨科、内分泌代谢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等一批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临床医技科室由6个增加到31个,打造以“高原病、老年退行性病变、肿瘤早筛与防治”为核心的三大学科,骨科、放射科、内分泌代谢科和消化内科先后立项成都市重点学科(专科),实现重点学科(专科)“零的突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和卫生健康委联合批准筹建西藏自治区高原应激与内分泌代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衰中心、整合康复医学中心等平台。

  为了做好“授人以渔”工作,近年来,华西医院免费接收西藏成办医院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优先接收西藏成办医院职工进行在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优先推荐华西医院培养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到西藏成办医院工作。

  2014年—2021年,西藏成办医院选派医师到华西医院进修100余人次。目前,在华西医院获得博(硕)士学历的人员占成办医院博(硕)士总数的5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医院管理或专业技术骨干。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员工发展到现今的1000余人,博士、硕士以及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断增多(中高级职称人员290人,医学博士、硕士107人),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不断涌现,活跃在各级学会组织平台。

  “华西基因”一直推动着西藏成办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西藏成办医院将在新一轮对口支援协议的契机下,充分发挥华西医院的独特资源优势,争取构建常态长效的结对关系,争取人才技术、科学研究、培训管理等各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综合援助,达到成都市同级医院水平,更好地推进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