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藏推进乡村振兴 铺就美丽幸福路

2022-01-25 西藏日报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西藏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消除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通向乡村,一个个产业落户田野……雪域高原上的乡村,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面徐徐展开……

  百姓钱包鼓起来

  快过年了,生活在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的西绕江措盘算着上一年的收入,高兴地合不拢嘴:“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仅有卖牦牛和卖苹果的收入,还有政府发放的草场补助和生态补偿公益岗位补贴,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了。”

  西绕江措的感慨并不是孤例,山南市洛扎县拉郊乡杰罗布村的村民们回首以前的生活,仍记忆犹新。

  洛扎是山南市最偏远的一个县区,而拉郊乡杰罗布村位于洛扎县的边陲。尽管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却是边疆群众世代用心守卫、宣示主权的“精神高地”。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祖国边防,确保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西藏对边境地区的行政村实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富民产业、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小康村建设。2016年,杰罗布村被纳入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后,杰罗布边境小康示范村建成。至此,杰罗布村由一个偏远的牧民点“华丽变身”为边境小康示范村,彻底告别了无水、无电、无通信、无房住的历史。

  “十三五”期间,西藏完成了1836个村庄的规划。建成了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了167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新增1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改造户用卫生厕所27万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基本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邮率100%。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的跨越,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全面提升。

  城乡建设美起来

  走在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的村道上,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馆。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小镇,曾经却是散落着的几个村庄。2000年,扎西岗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馆正式营业,有8张床位;2006年,扎西岗村山上的林场迁移到了现在的东久沟里,扎西岗村的经济发展转为以旅游业带动为主;2013年4月,老鲁朗小镇逐步拆除,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0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成并开始试运营;2017年3月,正式运营。林海中的传奇与再造,就此完成。

  从森林小径,到林场里的锯木之声,再到318国道上的石锅鸡小镇,到如今的国际旅游小镇,凝聚着美丽梦想的鲁朗,面貌日新月异。改变就在我们的眼前,在绿道中,在庭院下,在人们的笑脸中……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发展就是西藏不断推进城镇建设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实施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及设施配套13万套。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绿地率达35.3%。新增14个县城供上暖气,供暖面积1100万平方米。建成79座供水厂,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9.8个百分点,城市管网全面建成。城镇化率从27%增加到32%。以拉萨为中心、地区城市为节点、县城为基础、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在青藏高原稳步推进。

  文明乡风育起来

  位于拉萨河下游北岸的曲水县南木乡江村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在群山碧水的怀抱中,显得格外迷人。一排排藏式民居,犹如一幅幅舒展开来的美丽画卷,江村文化室里,窗明几净,设施齐全。

  走进村民琼巴珠的农家小院,院子里有新洗好正在晾晒的卡垫,桌上有新鲜的水果……“以前我们这里每逢雨雪天,道路泥泞,村里人出不去,村外人进不来,村里家家户户养的牛、羊等家畜到处乱跑,村里禽畜粪便多、苍蝇多、垃圾多,大家住的都是平房。你看看现在,我家住的是两层小楼房,大门口就是整洁的院子,轿车可以开进自家院子,人畜分开居住,水、电、卫星电视、电话等样样齐全,我家网购的快递每月都有好几个。”琼巴珠一脸自豪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在江村实行的安居整体配套提升工程,使全村近300户村民都享受到了安居政策,村民的土房变成了现在的石木房、砖房,垃圾装进了垃圾箱,生活污水排进了排水沟,卫生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了。

  江村是西藏建设文明乡村的缩影。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地农村重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努力。全区的精神文明村、生态文明村、边境小康村等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

  富民产业旺起来

  次旺是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阿亚村村民,负责村合作社蔬菜大棚的种植管理工作。“我是2021年5月开始到这边干活的,一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在这里比我外出打工收入稳定,关键是能学习到蔬菜种植的技术,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次旺说。

  据阿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拉巴曲珍介绍,阿亚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合作社建设,2019年3月由村党支部牵头,动员全村42户群众自筹资金209万元,注册成立了“聚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了高标准温室大棚25座。“我们种植了包括西红柿、西葫芦、黄瓜等各类蔬菜及草莓、西瓜等水果共10余个品种,可年产果蔬60多吨,实现产值30多万元。”拉巴曲珍说。

  不仅如此,阿亚村还成立了“聚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分社”,村民们通过以牲畜折价入股、饲草入股以及惠民补助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养牛分社。“明年年底养牛合作社收入预计能达到80万元,可为群众分红25万元。”拉巴曲珍介绍。

  如今,在高原上,像阿亚村一样聚力发展产业的乡村不计其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西藏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全国特色优势产区5个、农业产业强镇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16个、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长65%、1.9倍,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信息系统的家庭农牧场共9240家,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较2015年实现翻番,农畜产品加工综合转化率达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