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读书

不直播的书店不是好书店?

2020-03-24 施晨露 解放日报

  3月9日晚,小童以嘉兴海盐乌托邦书店创始人身份做了第一场直播。与他同场直播的,还有杭州晓风书屋创始人朱钰芳等。直播并非为了卖货——2月25日,乌托邦书店已发布公告,将于5月1日前后结业,库存图书皆以“盲盒”形式出售。公告发出24小时内,盲盒售出上千份;一周,售出3000多份。经营书店4年,不承想,这是店铺里卖得最好的时候。

  乌托邦书店几乎从不直播。小童认为直播不是书店生存的长久之道,“售卖图书的人恐怕无法短时间内讲清楚一本书的内容,吸引再多流量,终归只是数字。”他选择相信面对面的交流,更真实,也更有力量。他对电商也持保留态度,此前只在孔夫子旧书网出售过二手书,却从未尝试在电商平台大规模销售。

  他的坚守有时甚至显得有点异类。比如,虽然周边有多所学校,他从不卖教辅。还比如,他的书店实行门票制,15元一张,在书店消费可抵扣,门票一出,来书店的人少了大半。他觉得书店是一个包容又独立的空间,是一个有态度、能读书的地方,不应喧嚣若市。

  4年间,他屡次尝试自救。翻修铺面,更换书架,大量购置新书,举办活动,他曾发起过众筹观影系列活动、西西电影工坊系列活动、乌托邦民谣系列活动等,也有读者跨越几百公里特意来参加。但这4年,小童一直入不敷出,全凭热爱苦苦支撑,他本寄希望于春节营业额上涨,情况好的话,能把上半年房租挣出来……

  乌托邦书店落幕,能说明书店没有“云基因”吗?

  也许是吧,但不能坐以待毙。

  2月25日上午,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里的晓风书屋里,朱钰芳头一回做了一场淘宝直播。一个多小时里,从书店外面的环境,到书店特色文创产品、关于杭州的图书,朱钰芳为观看直播的网友一一推荐,并适时朗读了片段。2月4日下午,钟书阁上海芮欧店店长原扬完成了一场4小时的直播,此后一个月内,书店做了3场直播,并上了B站、喜马拉雅等7个平台。

  原扬的第一场直播还不错,4个小时收看人数涨到8777人,收到1万多条互动信息。“大概是播了3个小时以后,淘宝推了首页,给了导流。”原扬说,直播结束后,电商部的同事没有给她具体的销售数字,但她发现,的确有部分平时或许没有阅读习惯,也不常逛书店的网友,点进了这场直播。“卖多少书不是目的,主要还是陪伴大家一起度过这段日子。”

  “其实很早就想尝试直播这种方式了,虽然书店是传统行业,还是希望能够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想法。平台找到我们希望做这样的活动时,想都没想就决定要试一下。”朱钰芳说。

  书店直播也要像“李佳琦”们一样带货吗?朱钰芳说,自己只在直播间挂了9件商品,不太看重销量,更关注的点在于网友们特别是年轻网友能够通过她的讲述,看到一家书店是如何运作的,书是怎么选出来的,花了什么样的心思为爱逛书店的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西西弗上海环球港店和建投书局浦江店也开始直播。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系的谢重澄加入建投书局的机缘颇有些神奇,第一次到浦江店是以读者代表的身份。这个爱逛书店的年轻人成为一家书店的店长后一直思考,今天的书店能不能成为一个枢纽,把爱书人连接起来,而不仅是一个提供书籍的地方。“书店离不开阅读,线下空间无法开放,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线上。但线上阅读这个领域,不少头部平台、知识付费平台都有成熟产品。书店的优势在哪儿?还能做什么?”

  直播之后,建投书局浦江店联合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发起了“彩虹书单”线上共读活动,开发了一款“彩虹Reader”打卡小程序。很短时间内,竟有不少企业找上门来求合作。“很多企业会组织阅读活动,过去采取的形式可能是发放一批书,要求员工在一个月后提交一篇读书笔记。线上打卡的形式弥补了这一部分需求的空白,更有主题性和凝聚力。对内容方、电子书商来说,也多了一个渠道平台。”谢重澄调侃,订单多了,可以转型做阅读小程序服务公司。玩笑过后,他强调:“书店确实应该结合一些新技术,要有点门槛,小程序是最基础的。不只是把图书上架、销售,考验实体书店的是文化服务能力。”

  转型发展、满足新业态要求,成为书业的共同目标与企盼。“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更清晰地发现,实体书店很容易被线上业务所取代。”一位业内人士点评道。中国实体书店联盟“书萌”日前发出的一份分析报告提出,在实体书店领域落实互联网思维,将其贯穿运营全程。线上线下融合,在此次疫情之后,或将成为实体书店最为关切并且实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