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爱国情·奋斗者|北京援藏干部宋萌:用青春年华树立北京首善形象

2019-05-15 刘美君 千龙网

  “希望能利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知识能力,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北京市第八批援藏专业技术干部宋萌的心里话。目前,宋萌担任拉萨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副主任,兼西藏拉萨市受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援藏两年半来,初心坚定,从未改变,用青春年华树立北京首善形象。

  发挥所长促进发展

  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宋萌到西藏拉萨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面对新环境、新考验,加强与指挥部和受援单位沟通,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尽快熟悉当地工作模式,摸排分析问题,与指挥部和受援办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北京市对口支援的拉萨市“两区两县”因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不同,援藏工作因地制宜不可避免。面对拉萨市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才支撑仍然乏力、生态系统仍然脆弱等现状和制约因素,他在北京援藏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学习领会中央和北京市对于扶贫攻坚的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全身心投入拉萨市扶贫协作工作,研究有效解决方式,力求各项援藏扶贫工作高效推进。

  他还踊跃参与当地结对帮扶工作,与林周县偏远阿布村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结对,定期前往看望,给予其物质资助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2018年两户已顺利实现脱贫。

  此外,作为北京援藏指挥部第二党支部委员,宋萌还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学习交流活动,负责支部活动的组织配合及信息报送等,努力为北京援藏指挥部的党建工作贡献力量;同时,参加受援单位拉萨市发改委组织的系列党建学习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个人体质原因,宋萌长期承受着嘴唇反复开裂流血、视力减退、长期睡眠质量差等身体问题,面对相对明显的高原反应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始终依靠奉献边疆的援藏初心和强大的意志力坚守岗位。

  开拓扶贫攻坚新方式

  宋萌主管拉萨市评审中心,对推进北京援藏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扶贫效益肩负重要职责。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同时对贯彻执行扶贫政策也有较高要求,其工作内容既需衔接规划,又要统筹协调、对接基层。为此,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注重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审质量把控,不断提升扶贫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助力当地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如何从“输血”变“造血”,发挥援藏工作长效作用?宋萌从建章立制工作着手,充分借鉴北京市先进发展经验,从深入调研到学习走访、从广泛交流到缜密思考、从白天调研交流到夜晚撰写文案,历经两年多时间制定出《拉萨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流程》《前期咨询评估工作基本要求》等重要规章制度,引导拉萨市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向客观、科学、公正方向改进。

  同时,组织完成《拉萨市工程咨询业健康有序发展课题研究》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还配合拉萨市并联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工作,对拉萨市工程建设领域重要政策性文件建言献策。

  构建京拉互通桥梁

  第八批援藏期间,北京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对口支援拉萨工作,大力支援拉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等各项工作。

  如何发挥北京援藏工作桥梁纽带作用?宋萌积极协调援受双方,全面协调推进各领域援藏扶贫工作,为北京援藏指挥部和拉萨市受援办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从定期参加北京援藏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规划、论证及实施环节工作,到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次深入扶贫攻坚一线,赴当雄、尼木县等高海拔艰苦地区细致调研。从主动召开项目协调会,解决扶贫项目前期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到负责配合指挥部制定年度援藏资金计划,拟定援藏项目资金相关管理办法。他协调推进北京市援藏“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任务,工作成果质量和效率均得到北京市扶贫援合办充分认可。

  他还积极协助推进智力援藏工作,组织内地专家进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与决策、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业务交流,同时带领当地业务人员赴北京参加岗位学习,努力提升当地业务水平,为后期脱贫巩固储备技术力量。同时,注重对拉萨市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传帮带”,着力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利用中央部委及北京市专家资源,组织拉萨市重点发展规划论证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辛苦付出之后,就有可喜收获。2017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中,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在综合绩效考评成绩突出的援受双方名单中排在前列,多个专项指标名列前茅。2018年9月底,包括北京市对口支援的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尼木县、当雄县在内的拉萨市全部区县实现脱贫摘帽;拉萨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脱贫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地级市,也是北京市对口支援地区中第一个整体脱贫的地区。

  此外,援藏期间,宋萌先后获得拉萨市发展改革委201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和2018年度“优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称号,树立北京首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