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锻造教育援藏“精气神”

2019-01-08 陈林 西藏日报

   进藏两年多,700多个日日夜夜,做了多少事?

  援建8所乡村标准化幼儿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大学生314人次;建设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

  2016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远赴千里来到珠峰脚下的西藏日喀则市。两年来,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牢牢抓住教育发展这一民生重点,补基础、补短板,为藏族同胞带来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技术、设施和资金,着力锻造教育援藏“精气神”。

  截至目前,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500万元,实施教育援藏精准脱贫项目14个。

  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乡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

  2016年7月6日,桑珠孜区纳尔乡安布村学前点:两间铁皮房,一两张桌子,一台录音机,十几个孩子,一名驻村队员老师。

  这一幕,让干部组心里不是滋味儿。

  安布村的情况绝非“个例”。在桑珠孜区偏远的农村地区,类似的现状普遍存在:学前教育设施差、学前教师水平低、学前点分布不合理、学前教育普及率较低。针对这种现状,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决定援建乡村标准化幼儿园。

  从2017年起,援藏干部组先后投入资金1600万元,援建了8所乡村标准化幼儿园,解决了8个行政村480名幼儿入园问题。

  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教室都配备了全新的桌椅……如今,在桑珠孜区偏远的农村地区,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坚持示范引领,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标准配置,满足了农牧民适龄子女入园的迫切需求,提升了乡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助力了桑珠孜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桑珠孜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89.3%,比2015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

  此外,援藏干部组又投入1100万元,建设了甲措雄乡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彻底结束了该校教师无办公场所的历史;投入400万元,建设了曲布雄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项目,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启动了“暖手暖心—温暖工程”行动计划,建设了曲美乡中心小学开水房等项目,解决了学校师生冬季饮用热水和洗漱难题……

  精准扶贫,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帮扶体系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也能拖垮一个家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更是如此。

  73岁的达娃顿珠是联乡楚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正在内地读大学,家里经济本就拮据,只能到处借钱供孩子读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最担心的就是耽误孩子上学。”达娃顿珠说。

  不过,随着大学生资助帮扶体系的建立,达娃顿珠的担忧“烟消云散”。

  建立大学生资助帮扶体系,正是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基于教育扶贫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从2017年开始,援藏干部组每年拿出援藏资金100万元,设立贫困大学生帮扶基金,兜底式资助桑珠孜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

  “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年迈的母亲一人辛苦地供我上学,义务教育阶段有‘三包’政策,生活有保障。可上了大学,看到母亲为了学费而东借西凑,还偷偷流泪,我一度产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这时,大学生资助项目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2018年8月21日,吉林大学2016级学生次仁央拉领取助学金后感激地说。

  据统计,两年来,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累计发放大学生助学金157万元,共资助在校大学生314人次,点燃了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希望和梦想。

  “输血加造血”,培养一支“永不离开的高素质队伍”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全面提升本地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依托青岛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大力实施教师培训战略:选派桑珠孜区各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等25人赴青岛参加培训,到教育行政部门、优质中小学挂职锻炼、顶岗跟班学习;定期组织青岛市名校长、名教师赴藏开展送教、送课、送培活动。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着眼于信息化发展,共享教育资源,援藏干部组强化桑珠孜区信息化电教设施设备的配备与提升,加速实现互联网办公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推进“空中课堂”工程,建立区片“空中课堂”教学观摩制度,形成“网格”教研联合体;在桑珠孜区第二中学建立日喀则市首个创客实验室……

  2018年7月25日,在第十六届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创客比赛活动中,桑珠孜区第二中学凭借“机器人越野赛”竞技项目获得一等奖。

  此外,为了让桑珠孜区中学生与青岛市中学生相互学习、增进友谊,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组先后两次组织桑珠孜区24名优秀中学生开展“汉藏情·齐鲁行”赴青岛夏令营活动。“在青岛,我看到了红瓦绿树的美丽海滨景色,看到了摩天高楼,看到了繁华的街道,也看到了家乡和青岛的差距,我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将来把家乡建设得像青岛一样富饶美丽。”初中生次仁扎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