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驻藏某边防团助力驻地扶贫二三事:驻守一地造福一方

2020-11-27 西藏日报

  初冬季节,高原寒风刺骨。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脱贫攻坚小分队,沿着蜿蜒的公路驱行数十公里,来到海拔4300多米的错那县洞嘎村。70多岁的次仁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回忆往昔,十分惬意,见官兵到来,次仁老人赶紧起身,热情相迎,“今年我家青稞有了好收成,多亏‘金珠玛米’。”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老人信奉勤能致富,一直精耕细作,盼望自己的3亩地能有个好收成,但他家的地处在半山腰,野牦牛、藏野驴、麋鹿等动物活动频繁,大面积糟蹋庄稼。尽管想了许多办法,但到收获时节,剩下的青稞依旧寥寥无几。去年秋天,次仁只收获了300公斤青稞,年底差点儿没吃上自产的糌粑。像次仁一样,村里还有好几户村民同样也为此抓耳挠腮,特别犯愁。

  有困难就找“金珠玛米”。2019年,团里知悉情况后,立即派出脱贫攻坚小分队官兵实地勘察,多番走访,既要保护群众庄稼,又不能伤了野生动物,团里决定拿出10万元为洞嘎村完善基础建设,改造农田道路,修筑农牧栅栏。

  2020年4月,高1.5米、长2300米的农牧栅栏建成,效果立竿见影,70多亩耕地和草皮得到有效保护,等到秋收时,次仁家的青稞迎来了丰收,收获了850多公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帮扶中,该边防团领导更加坚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道理。

  洞嘎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远近闻名的千年沙棘林。官兵与村民的情谊,就像沙棘林的根一样,越扎越深。78岁的次仁多布杰是一名孤寡老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一遇雨雪天气便痛得不行。团卫生连每月定期前往洞嘎村开展送药上门活动,都会前往次仁多布杰家中看望老人,送医就诊、嘘寒问暖。

  2019年春节前夕,突降暴雪,洞嘎村积雪到了大腿。看着茫茫雪原,卫生员邓欢犯了愁,“要不等雪化了再去看望老人?”“这么冷的天,老人家的病肯定又犯了,再难也要去!”军医张晓平却很担心次仁多布杰的身体状况。

  于是,他们顶风冒雪向次仁多布杰家出发,原本10分钟的车程愣是走了半个多小时,张晓平的双脚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次仁多布杰见状,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老人早把雪中送炭的“金珠玛米”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洞嘎村村民说起“金珠玛米”,如同感受到春风拂面般温暖。15组村民嘎松觉身体不好,家庭负担重,是村里首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团里出资5万元,帮助他开了一家小卖部。小卖部开办之初,由于缺乏宣传手段、进货渠道有限,顾客稀少,营业第一个月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脱贫攻坚小分队得知情况后,专门派人为他联系进货渠道,在驻地范围内广泛宣传。看着生意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嘎松觉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2017年9月,嘎松觉的女儿尼玛卓玛考上了西藏大学。一晃三年过去了,临近毕业的她迫切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完成毕业设计,考虑到嘎松觉的生意刚刚步入正轨,为了不让嘎松觉为资金发愁,也为了让尼玛卓玛如期完成毕业设计,脱贫攻坚小分队发动全连官兵捐款,为她买来了一台价值4600元的笔记本电脑,助力她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近年来,该边防团官兵雪中送炭的事迹源源不断,小到面粉大米,大到电视机洗衣机,“金珠玛米”的情义,家乡的发展,尼玛卓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吃水不忘挖井人,毕业前夕,尼玛卓玛果断递交申请书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她说:“我的家庭和我都是在党和‘金珠玛米’帮助下走出困境的,现在我有能力了,我也要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谈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支书次仁顿珠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感慨地说:“从送医送药到捐资助学,从修建栅栏到帮建党建活动室,从成立扶贫基金到资助修建小康村……没有部队的扶贫帮困,我们的幸福生活哪里能来得这么快?”看到村民纷纷走上富裕路、幸福路,次仁顿珠心中充满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