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致富能人带贫增收,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产业扶贫多点开花

2019-09-10 陈志强 西藏日报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东托社区62岁的曲拉,在政府扶持下,积极开展蔬菜种植,带动东托社区20多户农户参与到大棚蔬菜种植中,发展日光温室大棚56座,年纯收入200多万元。

  曲拉与东托社区大棚蔬菜种植只是边坝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边坝县牢牢抓住贫困群众这个主体,立足本地半农半牧的实际情况发展产业,组织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项目实施,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增收。

  为打破产业发展未能带动农牧民群众实现长期增收的局面,一方面,边坝县各乡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拟定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各乡(镇)将群众有意愿的项目汇总,报县直相关部门,县直相关部门根据归口对项目可行性逐个进行审核,本着合理高效的原则,积极部署、立项。

  按照边坝县产业规划的内容,全县大力倡导农牧民群众增加具有本地特色的藏红麦、青稞种植规模,增加牦牛、黑山羊、藏香鸡、藏香猪的出栏量,深挖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如今,藏红麦麦片、藏红麦面粉、白青稞糌粑、獐子菌、雪莲花、贝母、人参果、菜籽油……一个个高原原生态特色产品已成为边坝产业发展的“开路者”;边坝县成功注册“三色湖”普通商标、“边坝贝母”及“边坝藏红麦”地理标志商标,本地名片逐渐打响;目前,已有7种产品在网店上销售,群众通过电商销售农畜产品获利十余万元。

  针对自然资源丰富、特点显著的村,边坝县通过打造村内产业,树“一村一品”。如草卡镇旺卡村白岩天然饮用水矿泉水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建立,自2018年5月开始试运营,月收入达1万元;马秀乡农牧民建立的扶贫洗车场,2018年1月开始运营,月均收入1.5万元;边坝镇显俄村藏香加工厂,在村党支部书记索郎尼玛的带领下,生产的藏香通过网络销往全国,2018年藏香加工厂实现创收18万元。结合本地夏季菌类资源丰富的特点,边坝县各村(居)在所在乡(镇)设立林下资源收购站,对农牧民采摘的獐子菌、滑菌、黄菌等进行收购加工,在农牧民群众主要依靠虫草增加收入的基础上,拓宽经济收入渠道。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林下资源收购站10个。

  在产业建设过程中,边坝县结合农牧民群众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建设。布次旺是边坝镇热塔村的“能人”,2017年7月,他与边坝镇拥行村易地搬迁施工单位沟通,带领10余名热塔村村民参与建设,成功走出外出务工第一步。到现在,全村有40余名青壮年跟他到处找活干,热塔村也成为周边有名的“务工村”,人均增收近5000元。截至目前,边坝县54个产业项目的建设吸纳本地劳工8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能人带动”是边坝县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2017年以来,边坝县先后把7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32名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党员,把19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村组后备干部。

  次多就是尼木乡许巴村农牧民群众的“领路人”。2014年,S303线边坝至比如段动工开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次多抓住发展机遇,动员和组织47户村民自筹资金75.6万元,加上申请的强基惠民项目资金67.6万元,组建了尼木乡许巴村砂石场。2015年,新吸收88户入股砂石场;随后,许巴村又先后组建了农牧民运输队、开办了扶贫商店。2016年,全村实现创收180万元。当前的许巴村增收渠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也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村民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分红,许巴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产业兴,百姓富。如今,边坝县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