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黑颈鹤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断延长

2018-09-21 贾华加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每隔两天,益西桑旦就要背上相机、酥油茶,带上垃圾收集袋,和同村的几个村民一起沿着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巡护路线仔仔细细巡视一番。

  “我们四人为一个小组,巡护路线总共有18公里左右,一路巡护下来差不多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在这条固定的路线上益西桑丹已经重复走了三年,但他依然觉得能守护心中的神湖是自己的荣幸。每次巡护,益西桑旦和同组的巡护员除了会把随意丢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垃圾捡回来统一处理,还会监管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破坏水质和湿地的现象。

  
图为玛旁雍错和远处的冈仁波齐交相辉映

  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9万公顷,其中玛旁雍错湖泊面积约6.9万公顷,是西藏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湖泊之一。保护区内包含国内所有的温带植被类型,还有黑颈鹤、金雕、雪豹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17年7月,玛旁雍错湿地被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为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

  阿里地区普兰县林业局副局长才旺丹加介绍说,为了加强对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力度,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了《西藏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并且聘用像益西桑旦这样的专职管护员90人。

  “管护人员都配有相应的管护设备,每次巡护要填写巡护日志,如果巡护过程中碰到特殊情况就要马上跟我们汇报。”才旺丹加说,管护站点的负责人每月有2000元收入,普通管护员每月也有1800元。

  据了解,除了聘用专职管护人员开展保护区的定期巡护工作外,相关部门还积极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900多万元建设了6个管理站和3个管理点,修建管护码头巡护道路、瞭望塔、界碑、界桩、标志牌,并配置了宣教、巡护、防火、垃圾收集和转运、交通、广播等设备,进一步完善了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提高了管护能力。

  
图为玛旁雍错

  随着各类保护措施和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各类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以前湿地里面有很多垃圾,野生动物也比较少。现在垃圾基本上看不到了,水草也越来越好,赤麻鸭、黑颈鹤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世代居住在玛旁雍错边的普兰县霍尔乡帮日村村民平措扎西就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配合下,西藏湿地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湿地面积逐渐趋于稳定、湿地水域面积大大增加,湿地水位明显上升,动植物种群数量逐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西藏现有各类湿地65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湿地对于青藏高原水土保持、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了加强湿地保护,西藏不仅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还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等,多措并举做好湿地管护工作,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不断改善。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徐跃介绍说,2014年以来,西藏投入资金1.6亿多元,先后在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珠峰、羌塘、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截至目前,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湿地公园22处,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30.8万公顷,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65.98%。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等为补充的自然保护体系初步建立。(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