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守护地球第三极 西藏环保做了这些事

2018-07-20 贾华加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7月18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对外发布。白皮书的发表,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制度安排,向国内外宣示了青藏高原在国家生态保障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成绩。

7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青藏高原自身生态环境、水系、气候、土壤等不仅影响到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均有着重要影响,保护好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意义。西藏社科院当代研究所副所长郑丽梅认为,中国政府发表白皮书表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的一种姿态。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功能地位举足轻重。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切实保护好西藏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确保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把生态工作作为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来抓,在稳步推进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图为成年黑颈鹤带着小黑颈鹤在觅食 摄影:觉果

在生态文明制度方面,制定了《关于着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6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内容基本涵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努力推进西藏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充分利用中央对西藏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涉及西藏自治区1011.27万公顷的公益林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实施草场禁牧1.3亿亩,2016年末牲畜存栏数较2010年末减少518万只绵羊单位。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亿元。开发生态保护岗位70万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2006年,西藏启动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试点工作,2010年实现了全覆盖,并于2016年开始探索建立商业保险机制,截止2016年底,共兑付肇事补偿资金7.3亿元,维护了群众利益,促进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图为冬季羌塘草原上的藏羚羊

在生态保育方面,实施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和“两江四河”流域绿化工程等,如今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向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湿地退化态势总体遏制,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好转,珍稀濒危物种种群不断恢复和扩大。目前,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约8000只,占全球黑颈鹤数量的80%左右;藏羚羊已由原来的5-7万只,恢复到目前的20万只以上;野牦牛也已达到1万只;国际上认为早已灭绝的西藏马鹿,1995年在西藏桑日被重新发现,现已达300多只。自2009年以来,西藏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类10项工程,目前已初步建成生态工程主体框架,部分重点工程已取得明显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图为雅鲁藏布江风韵

在环境质量保护与改善方面,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切实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推进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城乡社区绿化美化,解决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处理、污水排放、秸秆焚烧等问题,安排了大量资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改善了大气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在绿色产业方面,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旅游、文化、特色食品、天然饮用水以及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绿色低碳经济,拉萨市于2016年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培育特色品牌,加快特色农牧产业发展;建成多个中型水电站,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基本构建了以水电、太阳能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依托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成为绿色增长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科技体系方面,建成了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22个,国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18个;大力推动藏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抚育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藏医药基础及应用研究,不断完善藏医药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

在生态文化方面,实施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年度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净化环境、保护生态等志愿活动,将生态环保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先进依据,积极推进水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广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等出行方式,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目前,拉萨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山南市、林芝市、日喀则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1924个、生态乡镇173个、生态县10个。林芝市巴宜区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有力地促进了宜居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增强了西藏各族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图为林芝鲁朗美景

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达到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国家级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10个,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3个),各类湿地保护区(地)24处(面积达430.80万公顷,占西藏自然湿地的66%),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比较齐全、分布比较合理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

根据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在I或Ⅱ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无黑臭水体。全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可以说,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白皮书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西藏各族人民要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努力建设美丽西藏,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