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读书

故纸上的发现与阐释

2021-03-05 江西日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黄庭坚小品》是中州古籍出版社欧阳俊主编的唐宋小品丛书之一。该书的出版,得益于长期致力于唐宋散文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黄宝华教授的注评,他为读者研究黄庭坚散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出生于诗书世家的黄庭坚,“读书乃诚身之本”,他“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从政为官主张,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推荐,走向了朝堂,成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据学者统计,黄庭坚存世散文有二千八百多篇,其中创作的高产期是在与苏轼等文人汇聚京师,以及贬谪期。而《黄庭坚小品》注评者黄宝华教授从故纸中遴选出六十篇来注释、赏读,可谓是优中选优了。

  《黄庭坚小品》分“序跋”“尺牍”“记”“杂著”四个部分进行梳理,原文、注释与赏读,给读者是一种互鉴的关系。如果说原文为“古”,而注释与赏读却称得上“以古释古”,以及“与古为新”了,让传统文化进入了更多读者的视野。也就是说,该书通过注评者的解读,黄庭坚的散文与现代审美相遇了,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维度。

  “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研读黄庭坚的散文,无法绕开他亦师亦友的苏东坡:“东坡居士出于眉山,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跋素氏所置法帖》)“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悦而诚服者,岂但中分鲁国哉!士之不游苏氏之门,与尝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则傲也。”(《书王周彦东坡帖》)“轩辕弥明不解世俗书而无一字,东坡先生不解世俗书而翰墨满世,此两贤,隐见虽不同,要是魁伟非常人也。”后一段见于《题东坡小字两轴卷尾》写于黄崇宁四年,也就是1105年。谁会想到,这是黄庭坚在与世长辞前留下的文字呢。

  黄庭坚的散文创作,强调“师古独创”“治心养性”,又不“拘束于法度”,既重视艺术表现技巧,又讲究“涉笔有趣”与“人格境界”。黄庭坚在《东郭居士南园记》《黔南道中行记》《小山集序》《跋东坡字后》《董隐子传》《上苏子瞻书》等一系列写游记、行记、题记,以及人物、器物的文章中,都显现了他创作思想上的对应与观照。而在《与秦少章觏书》中,他以“心醉于诗与楚辞,似若有得”,表达了对赋体的传承。他这一创作主张在《幽芳亭记》《跛奚移文》等篇章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该书中,我读出了黄庭坚的真性情。《毁壁》是他为胞妹写的一篇悼文,每一句都饱蘸血泪,无不令人动容。

  想来,宋代文人雅集,离不开点茶、焚香、赏画、吟诵。归结黄庭坚散文创作的重心,也是主要表现在文人生活的私人领域,大部分篇章都在展现他读书修身、作文从世、参禅悟道、品鉴名物等方面的体悟感受。同时,他对书法、诗词的认知与感悟,亦有在文章中相互交织并行。他“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因为“胸中有万卷书”。

  选入该书的《与洪甥驹父》(二则),事实上是黄庭坚写的两篇书信。注评者不仅对以前选本“混为一篇,且前后倒置”进行了纠偏,还为其“无一字无来处”及“点铁成金”说找到了注脚。还有,像《跛奚移文》的写作年月都难以确考了。这些,都是注评者在故纸中研究与发现给该书带来的意义。

  《黄庭坚小品》的出版,无疑是对研究中国古代小品文,尤其是对解读山谷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样本。

  (《黄庭坚小品》,欧阳俊主编,黄宝华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