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读书

【忆名家】廖东凡和喜马拉雅囚徒的故事

2019-03-11 永红 中国西藏网

  第一次见廖东凡先生是2006年的夏天。先生带着夫人和女儿来到出版社,商谈图书出版事宜。

  廖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1938年1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横田村。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远赴“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和民间文化考察24个春秋。1985年调北京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书记处常务书记、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1990年调任《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1999年退休。廖东凡先生一生挚爱西藏,笔耕不辍,作品浩繁。

  笔耕不辍 讲述真实的西藏

  1999年廖先生退休后,心存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把多年积累下来的西藏民间文化素材整理出版。为此,他在大病初愈后,以坚强的毅力,把在藏二十多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的民俗事象和风土人情,动笔记录,并分门别类,归纳成“廖东凡西藏民间文化丛书”。

  我有幸成为本套丛书的责任编辑,见证了这套丛书其中《拉萨掌故》《节庆四季》《神灵降临》《雪域众神》《灵山圣境》《藏地风俗》从初稿、定稿到散发墨香,我被廖先生笔下呈现的原汁原味的西藏、属于西藏老百姓的西藏、真实的西藏所深深吸引并涵养。涉足藏学的后辈学者,廖先生的书,必精研细读,引用更是不胜凡举。

  本套丛书以十种(除2008年出版的6本外,《墨脱传奇》于2016年出版,《喜马拉雅的囚徒》于2018年4月出版,《三十九族酋长的婚礼》即将出版,《布达拉宫下的人们》未能完成)之盛,全方位展现西藏本土传统文化:从神山圣湖的动人传说,到四季节庆的民间生活;从历史人事的掌故种种,到市井乡间的众生百相;从形态奇异的宗教护法,到壅塞雪域的三界诸神……所涉内容辽阔深远。在这些故事中,有些是已经逝去的风景,有些正在发生着改变,或者添加了新的内容。唯其如此,才显得弥足珍贵。

  囚徒故事 揭开尘封的西藏历史

  《喜马拉雅的囚徒》是廖先生生前最后完成的三部书稿之一,于2018年4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9年之前,拉萨有两个司法机关、两座监狱,一个叫朗子辖,另一个叫雪巴列空。朗子辖衙门,设在八廓北街一幢两层的石头碉楼里。相传是15世纪堆龙朗子庄园主的宅邸,西藏地方政府成立后,改为拉萨市政府,不过还是沿袭了以前的名字——“朗子辖”。旧时朗子辖衙门的二楼,是“墨本”(旧时拉萨市政长官)审讯囚犯的公堂,楼下是监狱。监狱一没有门,二没有窗户,囚犯审讯过后,揭开公堂地上厚重的木盖,将囚犯从石头台阶送下去,里边黑咕隆咚,空气污秽,阴森恐怖,无法容身。朗子辖审案,大都判处鞭笞,鞭笞大都在衙门附近的闹市公开执行。囚犯的双手双脚,被固定在铁桩上面,打手们一边用皮鞭抽打,一边用歌唱的声音计算数目。因此,鞭笞总是在囚犯的哀嚎声、市民的求饶声和打手的歌唱声中进行。

  雪巴列空,设在布达拉宫西侧,坐西朝东,是一座三层楼的宫堡式建筑,由三位五品官主事。布达拉宫周围,包括拉萨附近十八个宗谿(县、乡)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通通归它管理。西藏许多重大政治案件和刑事案件,噶厦大都委托雪巴列空审理,雪巴列空设有一个监狱,专门关押西藏地方政府的重要犯人。过去,只要提起雪巴监狱,人们无不心惊胆战。1950年前后,藏学家根敦群培便被关押在这里。

  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有一种很可怕的刑罚。地方当局对于政治上的对手,或者重罪犯人,先施以令人发指的鞭刑,再关进木制或铁制的囚笼,在布达拉宫前公开示众,然后套上白氆氇囚衣,由差役押解绕八廓街游街,最后戴上称为“次科次枷”的至死也不得摘除的镣铐和枷锁,流放到喜马拉雅的荒谷绝峪为奴,服终生苦役。旧西藏,流放终生苦役犯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一处是洛扎县的朵宗古堡,一处是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区的炯巴堡寨,一处是朗县的金东峡谷。炯巴堡寨地处喜马拉雅的深山荒谷,是旧西藏专门流放终生苦役犯之所在,被人称为“囚徒村”“活地狱”。

  1974年,廖先生和叶玉林先生到炯巴进行实地考察,寻访到几位当年的苦役犯,获得了关于农奴制度的第一手材料,对过去的司法制度也有了较为感性的了解。这些囚徒中有后来成为炯巴公社社长的格勒、昌都类乌齐寺大总管嘎然喇嘛、热振寺牧民丹增多吉、藏军营长格桑朗杰、拉萨小乞丐恩穷 次列等……他们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和悲情,通过《喜马拉雅的囚徒》,将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 (中国西藏网 文/永红)